文 | 新浪財經 劉麗麗
光伏行業經歷了有史以來“最差年份”——根據統計,截至2月6日,有66家A股光伏公司發布了2024年度業績預告。其中43家企業預測凈利潤為負,合計虧損超過592.65億元。
其中,虧損額度最大的企業之一是隆基綠能,其預計2024年度凈虧損為82億-88億元。另一巨頭通威股份(600438)緊隨其后,預計2024年度凈虧損70億-75億元,是其上市23年來年報首虧。
盈利的企業往往有共通之處,而虧損的企業則各有各的原因。
隆基和通威的虧損邏輯并不相同。分析人士告訴新浪財經,隆基“老大思維”突出,寧可錯失市場,不惜付出巨額成本押寶長周期產品,拖累業績;而通威更大的危險是負債、短期借款和財務費用的快速增長,總負債已高達約1366.34億元。
2025年春節已過,但分析機構仍普遍認為,目前產業鏈價格雖然處于底部,但這個底可能“路遠坑深”,真正的春天未到,寒冬還會很長。
隆基仍在豪賭
根據業績預告,隆基綠能預計其2024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82億元至88億元,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虧損為83億元至89億元,這是其自2013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,也是有史以來最大幅度虧損。
在預告中,隆基綠能表示虧損的主要原因是行業供需失衡矛盾突出,行業競爭加劇,公司BC二代產品產量占比很低,PERC和TOPCon產品價格和毛利率持續下降,產能開工率受限,技術迭代導致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增加等。
分析人士認為,光伏企業計提主要就是兩個原因,第一是開工率很低,生產線空閑自然要計提,第二是技術迭代或者更換,部分設備會被淘汰,也需要計提,而隆基這兩個方面都具備。
上述人士還指出,隆基綠能宣布2025年年底BC電池產能將達到70GW,2026年年底國內電池產能計劃全部切換成BC產品,在TOPCon轉換成BC的過程中,TOPCon生產線的損失比例具體是多少,目前還不得而知,但業內人士認為這個損失很大。
基于此,該人士預計隆基2025年應該還會有不小規模的計提,財務數據也不樂觀。
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在2024年10月播出的央視財經《對話》節目現場表示,隆基BC二代產品由于效率比較高,市場反響非常好,大量的產能在路上,2025年一季度就將有20GW HPBC二代產能大規模投放。
他后來又在公開場合表示,目前BC二代還是相對長周期的投資產品,不會說兩三年、三四年就會被下一代迭代掉,目前沒有看到這樣的路線。
在上一輪的單多晶技術路線之爭中,隆基作為單晶硅領頭企業,為單晶的技術升級和市場占有率的提升作出了重大貢獻,在“領跑者”計劃助力下迅速崛起,建立起了光伏產業鏈自上而下一體化的隆基帝國。在巔峰時期,隆基綠能市值一度達到5000億,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企業。
現在光伏行業再次到了技術路線的十字路口,而且比上一次更難,這次是經濟周期、產業周期、技術周期三期疊加,而且進入了選擇難度更大的“無人區”,沒有別人的經驗可以借鑒,全靠企業家的覺悟和判斷。
上一次,隆基綠能從少數派開始,笑到了最后。
這一次,隆基綠能再次成了少數派,押寶BC技術,堅信“五六年之后,BC一定是市場的完全的主流”,但情況卻不一樣了。
“隆基2019年Topcon技術研發領先但不量產,2022年才遲遲選擇BC卻又一時不能量產,不但失去了出貨量第一、市值第一的位置,還淪為龍頭企業中虧損最嚴重的。”光伏分析人士認為,隆基太“軸”“老大思維”突出,寧可錯失市場,不惜付出巨額成本,只選一種認為能夠一統天下的技術路線。
就在近期,鐘寶申在多個場合也談到,2025年是隆基綠能重塑冠軍氣質的重要一年。能否重塑冠軍氣質,就看BC技術路線能否成為下一代的主流了。但系統性風險在這個過程中是否也在逐步增加呢?
通威已債臺高筑
通威股份的虧損是另一個故事。
通威的虧損市場應該早有預期。此前通威在2024年前三季度虧損近40億元,同比下降124.37%。
在業績預告中,通威表示,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市場價格大幅下降,甚至持續低于行業現金成本沖擊下,疊加全年長期資產減值報廢約10億元影響,公司雖維持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入,全年仍錄得虧損。
(通威股份2024年三季報中主要會計數據、財務指標發生變動的情況、原因)
從三季報數據看,五年前的通威只有300多億元的負債,現在總負債高達約1366.34億元,分析人士認為,即便減去合同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負債,通威股份的負債也超過1300億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通威股份2024年三季度的短期借款約18.76億元,絕對值還不算太高,但比2023年末的數字已經增加了776.46%,
分析人士認為,現在還能做債務優化,讓短期借款只有19億,盡可能轉移到長期借款,但利息是要支付的,三季報的利息費用就超過15億元,再繼續下去,就奔著20億去了,這些利息費用都是被吞噬的利潤。
從報表來看,通威的虧損原因和隆基有很大不同。“800多億的固定資產,200多億的在建工程,未來這1000多億每年的折舊和計提,同樣也會吞噬一大筆利潤。”該人士表示,通威股份70多億元的虧損,絕大部分都是經營虧損,資產計提只有約10個億,開工率也很低,產能又那么龐大,只計提了10個億,可能也進行了財務“優化”。
但上述人士也表示,通威的產能太大了,不可能一直維持這么低的開工率,行業產能出清時間越長,對他越不利。
在央視財經《對話》節目中,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談到,如果年報還虧的話,是通威股份在A股市場上市23年來的首虧,也是自己創業42年來的首虧,確實可怕。
在談到如何取舍的時候,劉漢元表示,商業生態的話,在攻防的過程當中就可以做一些取舍,有防有攻,有選擇有放棄。在被問到會放棄什么的時候,他的回復則避重就輕,表示“就看攻在哪個地方,攻下來什么地方,然后放棄什么地方,互相之間可能是妥協和平衡”。
顯然,龍頭企業的苦日子暫時還不會結束。一位光伏行業資深分析人士對形勢給出了預判,“現在只能算是行業初步到底,還有很長的L形底,要持續一兩年,要有大批企業破產。”
【免責聲明】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與和訊網無關。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。郵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
最新評論